中心第三党支部赴黑龙江工商学院调研 ——以《条例》为引,促思政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

2025-11-04 13:48:30

为深入学习贯彻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切实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质、推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高质量发展,10月31日,中心第三党支部组建调研小组,由党支部书记吴海鹏带队,一行3人赴黑龙江工商学院,围绕高校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开展实践调研,旨在收集思政工作与就业工作融合的典型案例,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就业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。黑龙江工商学院对此次调研高度重视,校长助理邢兆荣、招生就业处处长于洋、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昭薇、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宋文琼,以及商学院、艺术与传媒学院、外国语学院等有关负责同志共同参加座谈会。

 image.png

黑龙江工商学院校长助理邢兆荣致欢迎辞,对中心第三党支部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简要介绍学校就业工作整体开展情况。中心第三党支部书记吴海鹏围绕“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》视角下的高校就业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”作发言。详细阐述此次调研的目的与意义,再深入解读《条例》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,重点分享《条例》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创新途径——以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深度融合为核心,侧重职业价值观引领、形势政策教育赋能,以及网络思政与就业服务协同创新,例如高校可依托数字化平台构建“精准思政+就业服务”模式。

针对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的思政工作实践范式,吴海鹏书记提出四点举措:一是建立精准识别与动态帮扶机制,依据《条例》“坚持问题导向”“做在日常、落到基层”原则,确保帮扶不漏一人;二是坚持心理疏导与精神激励并重,落实《条例》将“心理疏导”“关怀服务”纳入思政工作内容的要求,助力困难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;三是推动协同育人与资源整合,践行《条例》“全党动手、全面覆盖”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”的要求,凝聚多方帮扶合力;四是完善保障机制与长效发展路径,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、落实评估反馈与质量改进,为帮扶工作持续护航。强调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》为高校工作提供了“方向盘”和“路线图”。实践中需以《条例》为指引,将思政教育贯穿就业服务全链条,构建“价值引领-能力提升-精准帮扶-协同保障”工作体系,推动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;尤其要助力困难毕业生在思政浸润中增强“志气、骨气、底气”,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
座谈会上,黑龙江工商学院从学校整体部署到学院特色实践,全方位展示思政工作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的成果,形成“党建引领、多院协同、多点突破”的鲜明格局,具体举措包括:一是以党建为引领,筑牢就业工作“红色根基”,将思政引领贯穿就业工作全过程;二是强化校级统筹导向,党委书记亲自参与人才周活动,以“参与龙江、服务龙江”为核心发声,为学生就业锚定区域发展方向,提升就业服务针对性与使命感;三是推进二级联动传政策,各二级党总支书记主动推动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,通过联动宣传就业政策、发放“就业政策口袋书”等形式,让政策红利直达学生,打通就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;四是创新举措提效能,开展“宏志助航计划”培训、创办“就业嘉年华”特色活动,以闯关互动等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;上线AI就业指导平台,提供面试模拟、简历优化训练,提升学生求职硬实力;常态化举办招聘会,为学生搭建精准就业对接桥梁。

 image.png

此次调研不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桥梁,更让中心第三党支部精准掌握高校思政与就业工作融合的实践经验,为后续优化就业创业指导工作、切实解决就业工作实际问题提供有力支撑。同时,调研充分展现黑龙江工商学院以党建为引领、以学院为支点、以学生为中心的“思政+就业”融合实践成果,为中心第三党支部后续工作提供丰富实践参考,也为高校推动思政与就业工作协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“工商样板”。